新春走基层丨城市夜行人②我是栈桥“守夜人”

2023-01-23 21:5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086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玉凡

“人比海鸥多?”没错!大年初一的栈桥景区,游客突破3万人,蛰伏多时的喧嚣、热闹渐渐回归,空前的客流量考验着栈桥这张“名片”。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志愿红”、“天空蓝”……春节假期,他们用坚守温暖了这座城。本期城市“夜行人”关注栈桥“守夜人”,我们将镜头对准栈桥上的几张面孔,寻找这个冬天最美的那一抹亮色。

汪洋通过无人机提醒游客

“志愿红”闪耀栈桥景区

“前面礁石上的这几位游客,赶快后撤!潮水已经上涨,赶快后撤!”大年初一下午,记者从地铁口来到栈桥,太平路步行街上人流如织,在海边围栏处,一位身穿红色救援服的“光头男”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只见“光头男”手里拿着无人机操控器,他根据无人机传来的影像,不时朝礁石上的游客喊话,在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下,一批批游客及时后退,避免了被困礁石的风险。

汪洋通过无人机提醒游客

“光头男”名叫汪洋,他是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会长。在栈桥另一侧,协会志愿者焉晓帅正带着12位小小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小小志愿者的家长跟在后面。“现在已经涨潮了,各位游客远离危险区域!”焉晓帅拿着一个大喇叭,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在志愿者的提醒下,不少游客及时来到围栏内。

汪洋和焉晓帅晚上执勤

“其实,一开始我感觉汪队不像一个好人,大光头,挺凶的。”一位学生家长笑着对记者说。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们意识到,看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家长们发现,人不可貌相,汪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位“好人”的风采:上山下海,扶老帮幼,应急救护,高风险区防疫消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和队员们的身影。汪洋和协会志愿者身穿的“志愿红”,早已成为这座城市亮丽的公益名片之一。

汪洋带小志愿者在栈桥服务

“我们和汪洋队长一起合个影吧!”不少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和家长已经成为汪队的“粉丝”,在大年初一的志愿服务结束后,大家争相和汪队合影。“我们将从大年初一一直到值守到大年初五,白天在栈桥景区进行秩序维护和文明劝导,晚上我们将由应急救援部的志愿者继续执勤。”汪洋说道。

小志愿者与汪洋合影

大年初一晚上,夜幕下的栈桥景区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前来游玩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汪洋和焉晓帅坚守在执勤岗位上,“在此提醒广大游客,注意潮汐变化,安全游玩,祝福市民和游客度过一个平安、祥和、快乐的春节!”焉晓帅说。在采访即将结束后,汪洋特意让焉晓帅出来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说,在志愿者这条路上,离不开像焉晓帅一样的兄弟姐妹的支持,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志愿红”在栈桥景区闪耀。

这里的春节没有假期

大年初一晚,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位身穿“天空蓝”制服的男子正拿着探照灯来回巡逻,似乎正在细心检查着什么。经过记者询问,原来他是栈桥景区保洁员赵永超,今年39岁的他从部队转业后,一直从事的是物业保洁行业。

赵永超检查栈桥景区垃圾桶的卫生情况

“今年是特殊情况,过年我也顾不上家里,就把老婆孩子送到胶州丈母娘家里了。”赵永超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保洁员,清扫难度最大的是游客随后扔的瓜子和干果,游客如果一路走、一路嗑瓜子,零零散散的,给保洁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

“今天游客数量比较多,我们现在是不间断保洁,因为要运送垃圾,最早的一批人早上6点就到,接着就开扫地车机械化作业。”赵永超说,景区早上7点到9点之间,除了晨练的人,游客相对比较少,55位保洁人员都有负责的区域,垃圾桶、座椅、标识牌,这都需要认真清扫。在赵永超看来,保洁员的工作需要从细节着手,比如说垃圾桶,不仅外部要打扫干净,里面也要擦拭干净,“到了上午景区人慢慢多了,我们就转为循环保洁状态,保洁员推着保洁车,不定时打扫卫生。”

超检查栈桥景区垃圾桶的卫生情况

“除夕是领导带过来的年夜饭,我们一块吃的,虽然年夜饭不是那么丰盛,但是意义却很不一样。”赵永超说,保洁员的工作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来工作之前我们都知道,因为景区特殊性,大家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反而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所以说这里的春节没有假期,因为这是青岛一个门面。”

大年初一晚,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正开着保洁车打扫卫生的甘勇,62岁的他老家在枣庄,他已经在栈桥工作5年了,这几个春节,他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当天晚上,63岁的公厕保洁员姜万宾,正在忙碌地打扫卫生间的地面。这个春节,虽然想家,他们将继续坚守在岗位上。

62岁的甘勇连续五年在岗位上过春节

“我的眼里只瞅着地面”

采访间隙,记者开玩笑地问赵永超,“栈桥这么美,改造后太平路步行街和中山路也很美,你们每天都能欣赏这么美的风景?”赵永超摆摆手,他笑着说,自己根本无暇观看风景。“我的眼里只瞅着地面,只瞅着垃圾。”赵永超说,“感谢半岛能关注基层环卫保洁人员, 他们都很朴实,都是为了岛城美丽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3岁的公厕保洁员姜万宾

冬日的栈桥景区,大量的海鸥在海面上飞舞,游客争相喂食海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实,在这美好景象的背后,有着一群人背后默默的付出。大年初一晚,赵永超带记者来到栈桥上,他指着栈桥的围栏说,“我们刚刚把海鸥食清扫干净,每天游客喂完海鸥后,栏杆外全是散落的海鸥食,满满一层,因为保洁车清扫不了,我们保洁员只能一点一点的打扫。”

赵永超告诉记者,如今,随着大家素质的提高,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令人欣慰的是,保洁员的工作能得到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父母常常开云买球app-中国有限公司孩子,自己把垃圾拿过来放在垃圾桶内,孩子还会有礼貌地对保洁人员说‘谢谢爷爷!谢谢奶奶!’这个时候我会特别感动,因为这是对劳动者的一种尊重。”

通宵达旦,只为岁月静好

大年初一晚,记者还在景区遇到了青岛海滨风景区栈桥景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万波,从除夕到大年初一,他已经连续两天值班。据介绍,大年初一的客流量比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当天的游客已经达到了3万人以上。记者来到栈桥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时,工作人员黄大川正在吃泡面,在吃饭间隙,他和不到两个月的孩子视频聊天。虽然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但黄大川表示,工作需要、使命在肩,虽然不能回家,但也没有遗憾。

栈桥景区工作人员和民警帮6岁男童找到家长

“今天大年初一,我在这里值个通宵,晚上10点多,我们还有一次整个景区的大巡逻,保证整个景区的安全。”黄大川说道,“为了保障整个景区的运转,我们组织了大量的保洁人员、安保人员,配合协同公安民警一块对景区进行了安全防控,除了我,还有保洁人员和安保人员为景区的环境和秩序做出自己的贡献,保障大家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

大年初一晚,黄大川通宵值班

黄大川介绍,在春节假期期间,景区工作人员观察潮水涨落情况,通过广播喇叭提示游客在涨潮时及时离开近海礁石区域,同时使用无人机和保安人员跟进提醒没有及时撤离礁石的游客,当发生游客被困礁石情况时,景区发挥志愿救援队的作用,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配合消防应急部门积极对游客施救。同时,景区加强与专业救援组织的联系,在每天日间涨潮前,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部派专业救援人员在栈桥待命,根据情况开展救援,保障游客安全。近几天,景区工作人员帮助游客找寻丢失物品,协同公安帮助一位6岁男童寻找家人。近一个月,景区帮助游客打捞掉落海中手机8个,游客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想念孩子时,黄大川与两个月大的孩子视频聊天

“在这里也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安宁祥和,身体健健康康,事事顺心如意!” 黄大川向市民和游客送上了新春祝福。

记者手记:

平凡“守夜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栈桥,青岛标志性的景点,大年初一这天,我有幸采访了几张朴实的“面孔”,他们之中,既有现场执勤的志愿者,也有坚守岗位的保洁员,还有通宵达旦值班的工作人员,感触颇深。说实话,一年间我与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会长汪洋多次在救援现场见面。2022年8月份,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救援,我俩心情都异常沉重,我想,这属于同一种类型的PTSD。

大年初一,栈桥景区人流如织

我想说,身为一名志愿者,内心需要非常强大的力量,没有资金、没有报酬,有的时候还得倒贴费用,这一年,能将一个团队凝聚起来,将公益事业坚持下来,殊为不易。春节假期,能带领团队在栈桥执勤,这种精神更是难能可贵。正在我发稿前,得知在大年初二的救援中,汪洋又下海救援了8位被困礁石的游客。

大年初二,汪洋下海背出被困游客

除了像汪洋一样的志愿者,还有保洁员、景区工作人员,他们默默付出毫无怨言,无暇欣赏身边的风景。其实,在镜头之外,还有许许多多默默付出的城市“夜行人”,民警、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每一位平凡的“守夜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他们默默坚守、默默付出的身影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人心中。

被困游客被营救上岸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实付出,用另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过节,向每一位对生活充满热爱、拼尽全力的平凡人致敬!